
大公井古鹽文化旅游景區, 位于四川省南部自貢市貢井區境內。貢井是自貢市中心城區的西翼。位于自貢市的上水、上風向,生態環境優良,水系、空氣均較少工業污染,是自貢市最適人宜居、宜憩之地。大公井古鹽文化旅游景區自然條件優越、人文資源豐富,屬丘陵河谷地貌,區域地理位置良好, 成自高速路建成后距成都150公里、距重慶200余公里,距宜賓航空港近40公里,均有高速公路和鐵路相連,內樂公路橫穿東西,貢資路、貢舒路縱貫南北,北環路、南環路環繞城區,與內宜高速公路相連,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
景區被南環路、北環路環抱,處在川南黃金旅游線峨眉山——樂山——榮縣大佛與自貢恐龍博物館——宜賓蜀南竹海連接線上。
1400年前據以設公井鎮的大公井,是千年鹽都自貢的主要發端之一。因鹽成邑的貢井,歷史上曾設“公井鎮”、“公井縣”、設榮州置,管轄范圍甚廣。明代,因這里生產的食鹽上乘而為朝廷貢品,故改“公井”為“貢井”。明嘉靖年間興起自流井后,“自”、“貢”兩井區并駕齊驅,清初合稱“富義鹽廠”,民國3年改稱“富榮鹽廠”,共同創造了千年鹽都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輝煌,1939年自流井與貢井合建為市,而稱“自貢”。
古自貢鹽場是中國古代與瓷都景德鎮齊名的工業生產重鎮,是中國工業集團化生產和資本化經營的重要肇始地之一。千百年的鹽業生產進程,演繹了又一條中國工業發展的脈絡,撰寫了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部深沉、厚重、獨具魅力的井鹽文化歷史。因鹽成邑始于貢井,因鹽建市的自貢因此而有著千年鹽都的美名,享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殊榮。
貢井悠久的井鹽生產歷史、豐厚的鹽文化積淀和因旭水河穿城流過而形成的城中瀑布、城中峽谷等自然景觀,是在國內乃至世界上都具有獨特性和唯一性的珍貴旅游資源。
大公井古鹽文化旅游景區即依托貢井悠久的井鹽歷史文化和獨具的自然景觀而規劃,其主要地域由貢井老街、河街鹽業歷史文化街區,艾葉鎮鹽業生產、運輸片區,八里秦淮鹽業商務會談、休閑景區,天池山鹽民宗教文化活動區及金流井傳統鹽鹵浴保健區等構成,系統完整地承載和展現中國自貢井鹽歷史和文化,打造成世界唯一的井鹽歷史、鹽文化景觀、休閑、健生旅游目的地。
景區內城中瀑布
金流井天車
位于章佳鄉東南隅的“貓兒洞”
